藏狐
基本資料
藏名音譯: 博吉瓦瑪
英文名:Tibetan Fox
別名:抄狐 草地狐
學名:Vulpes ferrilata主要特征
體長55—60cm。吻長,耳短小,尾形極短,長度不及體長的l/2。四肢亦較赤狐略短。毛色在背部和前膠為強棕黃色;頭部灰棕黃色;體側和尾灰色,愿尖污白色。分布
在西藏分布較為廣泛,僅藏東南的森林中未見其足跡。本種在青海、甘肅、云南及四川西部也有分布。習性及生境
棲息地海拔高度為3100—5200m。常活動于灌叢草原、高原草原和高寒草甸草原地帶。多在日間外出,性機警,嗅覺、聽覺靈敏。在山間緩坡、草搪邊、河溝旁甚至公路旁都常能見到它們活動。食物主要是高原兔、鼠兔和地棲鳥類等。每年1—2月為交配期,孕期60—70天,每胎2—6仔。保護意義
藏狐皮的用途與赤狐皮相同,但質量次于赤狐皮。藏狐主食鼠類,對農牧業十分有利,亦為益獸。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現狀
藏狐在西藏的數量比較多,分布區面積約62萬km2,其分布密度最高為0.9175只/km2,最低為0.0003只/km2。據調查統計,全區藏狐數量為37125—10414只(1989年)。70年代,昌都地區年收購皮張約200張,近年來不足50張。因多年來過度獵捕,藏狐的數量在急劇減少。因此,應在一部分地區停止獵捕,逐步恢復其種群后再合理利用。
什么是紡織百科
紡織百科,是對紡織行業的產品、技術、相關規格等等名詞解釋大全。目前已收錄詞條2萬。
近期將逐步退出完善詞條,編輯詞條等功能。每個人都可以通過編寫紡織百科詞條。依靠眾人不斷地更新修改,開創了一種借助互聯網創建、積累、完善和分享知識的全新模式。提升紡織行業知識積累為目標,以服務紡織行業人士為目的。最終創建一個共建共享的紡織行業百科全書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