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己烷
【英文名稱】cyclohexane
【結構或分子式】C6H12, C原子以sp3雜化軌道形成σ鍵。
【相對分子量或原子量】84.16
【密度(25℃)】0.7739 g/cm3
【熔點(℃)】6.5
【沸點(℃)】80.7
【閃點(℃)】-18(閉式)
【折射率】1.4264
【毒性LD50(mg/kg)】
小鼠經口813。
【性狀】
有汽油氣味的無色流動性液體。【溶解情況】
不溶于水,可與乙醇、乙醚、丙酮、苯等多種有機溶劑混溶,在甲醇中的溶解度為100份甲醇可溶解57份環己烷(25攝氏度)。【用途】
主要用于制備環己醇和環己酮,也用于合成尼龍6。在涂料工業中廣泛用作溶劑。是樹脂、脂肪、石蠟油類、丁基橡膠等的極好溶劑。【制備或來源】
可由苯經氫化或石油餾分中回收制得。【其他】
易揮發和燃燒,閃點18℃。蒸氣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極限1.3~8.3%(體積)。
CAS No.: 110-82-7
化學性質 :
環己烷對酸、堿比較穩定,與中等濃度的硝酸或混酸在低溫下不發生反應,與稀硝酸在100℃以上的封管中發生硝化反應,生成硝基環己烷。在鉑或鈀催化下,350℃以上發生脫氫反應生成苯。環己烷與氧化鋁、硫化鉬、古、鎳-鋁一起于高溫下發生異構化,生成甲基戌烷。與三氯化鋁在溫和條件下則異構化為甲基環戊烷。
環己烷也可以發生氧化反應,在不同的條件下所得的主要產物不同。例如在185~200℃,10~40大氣壓下,用空氣氧化時,得到90%的環己醇。若用脂肪酸的鈷鹽或錳鹽作催化劑在120~140℃、18~24大氣壓下,用空氣氧化,則得到環己醇和環己酮[1]的混合物。高溫下用空氣、濃硝酸或二氧化氮直接氧化環己烷得到己二酸。在鈀、鉬、鉻、錳的氧化物存在下,進行氣相氧化則得到順丁烯二酸。在日光或紫外光照射下與鹵素作用生成鹵化物。與氯化亞硝酰反應生成環己肟。用三氯化鋁作催化劑將環己烷與乙烯反應生成乙基環己烷、二甲基渙、二乙基環己烷和四甲基環己烷等。
又名六氫化苯,無色易揮發液體,沸點80.74℃,凝固點6.55℃。環己烷主要用于制造環己醇和環己酮(約占90%),并進一步生產己二酸和己內酰胺。它們是生產聚酰胺的單體。少量用作工業溶劑。
工業上,環己烷最初是通過原油蒸餾直接分離獲得,其純度為85%。美國亨布爾石油公司和菲利浦石油公司通過使輕質餾分油中甲基環戊烷異構化,將環己烷純度提高到99%。進入60年代,隨著聚酰胺生產的發展,對環己烷需要量迅速增長,用原油分離獲得的環己烷無論在數量上或質量上都不能滿足要求,因此用苯為原料加氫生產環己烷的方法得到迅速發展。迄今,80%~85%的環己烷均由苯加氫制得,其余仍由原油直接蒸餾獲得。
苯加氫是強放熱反應,反應常在一定壓力下進行:
苯可單程完全轉化,并獲得高純度的環己烷。加氫過程要求用非常純的苯為原料(苯中的含硫量在1ppm以下,通常利用催化重整生產的苯和富氫為原料),具有較好的經濟效果。
苯加氫制環己烷的工業生產方法很多,所用催化劑的類型、反應操作條件、反應器形式等各不相同,關鍵在于確保苯完全加氫的同時,及時移出反應熱,控制反應溫度及停留時間,限制環己烷異構成甲基環戊烷。加氫方法可分為液相法和氣相法兩類。氣相法反應壓力較低,反應溫度較高,反應產物不需分離催化劑;液相法生產能力大,反應條件溫和,可采用低純度(55%)的氫氣,可不設氫氣循環系統。
液相加氫法 法國石油研究所開發的方法,簡稱IFP法,具有一定代表性,在世界上得到廣泛應用。IFP法的加氫反應裝置,由主反應器和終反應器串聯組成(見圖)。主反應器為液相操作,采用懸浮的骨架鎳(見金屬催化劑)為催化劑。反應器內通過氫氣鼓泡和液體循環的方法,移出反應熱。反應溫度200~225℃,壓力4.9MPa。通過主反應器約有95%的苯轉化為環己烷。終反應器采用固定床氣相操作,未轉化的苯在此完全轉化,產品純度99.8%以上。
氣相加氫法 將苯蒸氣與氫的混合氣通過催化劑床層進行加氫反應;一般用列管固定床反應器,可以由兩個或三個串聯,逐級升溫使苯完全轉化。海德拉法是美國環球油品公司開發的第一個實現苯加氫工業化的方法,采用鎳催化劑絕熱反應器,最后一臺反應器出口溫度保持在275℃以下,壓力3MPa左右,環己烷產率在90%以上,純度大于99.9%。
什么是紡織百科
紡織百科,是對紡織行業的產品、技術、相關規格等等名詞解釋大全。目前已收錄詞條2萬。
近期將逐步退出完善詞條,編輯詞條等功能。每個人都可以通過編寫紡織百科詞條。依靠眾人不斷地更新修改,開創了一種借助互聯網創建、積累、完善和分享知識的全新模式。提升紡織行業知識積累為目標,以服務紡織行業人士為目的。最終創建一個共建共享的紡織行業百科全書平臺。